17套装备全流程自动化打通送钱宝,从原液到纺丝,14个工序全方位智能化控制。伴随着机器隆隆的响声,一束束原丝在产线上盘绕,氧化、浸染、加热加压后碳化……一道道工序生产出一锭锭碳纤维。自动化流水线再通过检验,把成品打包。正在吉林化纤中国碳谷生产的,便是碳纤维——材料领域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“以前我国每年进口碳纤维3万吨,现在已经下降到1万吨。国内市场的很多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。”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、国兴碳纤维公司总经理孙小君介绍,碳纤维主要用于替代金属材料。相对而言,重量只有金属材料的四分之一,还具有高强度、耐高温、耐腐蚀的性能,广泛用于低空经济、风力发电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车、造船等领域。
吉林化纤集团在2008年开始研发碳纤维原丝。2012年,吉林化纤集团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开车成功,这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基地。近年来,吉林化纤碳纤维生产线采用自有技术实现自动上丝、运输、装车、脱水、挂杆等产线升级,数智化程度达70%以上,人均生产效率提高30%。
随着碳纤维材料应用前景逐渐广阔以及产能扩张,吉林化纤延伸产业链,开发高附加值产品。今年1-6月份,复材产量同比增长5.9倍,在风电叶片、低空经济、无人机、滑雪板、匹克球拍等新型体育装备以及汽车轻量化各个领域迅速放量,吉林化纤的原丝、碳丝自用率分别增长到91%和50%。这意味着吉林化纤已实现从原料到复材成品的高比例闭环制造能力,在产业链、价值链上拥有更强的调节能力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博超、姜奕名)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